Quantcast
Channel: 引越し見積もりの活用の仕方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6

京剧观后感(一) - 郭海涛

$
0
0
日志(一) 作者:郭海涛 昨天跑到纽约看梨园社京剧演出。这是哥第一次看现场版京剧演出,居然一见就钟了情。早上起来,似乎还在戏里,有很多感触和想法,整理了一下。不过很多可能都是不懂戏的无知无畏。 第一场扈家庄是武戏,演一丈青扈三娘的武旦不在状态,声音嘶哑,做功多次失误,但是观众还是宽容的给予了鼓励的掌声。故事及其流氓:宋江领兵攻打扈家庄,矮脚虎王英打头阵,被三娘所擒;宋江居然不要脸的让李逵等人和三娘打车轮战,几个大男人轮流欺负一个小女子,结果还是没有打赢;最后,豹子头林冲出马,才把三娘拿下。我看真算不得什么英雄!真正的梁山好汉应该自断一手一足,再让一车一马,再和三娘比个高低。 因为情节设计如此,我把它当作喜剧看。而剧目本身也颇多喜剧元素,比如扈三娘和王英对打之前需要叫阵一番。大意是说:你个毛头小贼,哪是我的对手,还不赶快束手就擒。打完以后,又会念白兼歌唱一番,大意是说:你个小贼,跟我斗!哼!把你擒获了吧!胜利者的耀武扬威。 古人真是可爱至极。王英在戏剧中应该是个矮子,需要用矮子步来演,但在昨天的演出中,并无此表现。 扈三娘出场之前,先有一段唱词,颇具文学抒情意味,唱完之后才表明自己身份和处境,让我想起中国章回小说里面先诗后白的传统。 这段戏最让我欣赏的地方是音乐和舞蹈。扈三娘出场时候走圆场,耍翎子颇有独舞感觉,音乐和动作结合的非常默契。或许每个动作都有它的象征表意作用,以刻画人物性格。但作为门外汉,我只能欣赏舞蹈本身的美观性。长段的表演,美则美矣,但若没有情感上的递进或戏剧上的功能作用,有时候会觉得有些冗余。而进入战斗,王英和三娘的一场打斗场面颇似双人舞,有一小段,三娘打打停停,边唱边打,颇有意趣。而后来李逵等人的轮番上阵像是集体舞蹈。不知道是昨天表演的问题,还是戏剧本身场面调度和动作设计的问题,有个别时候感觉场面有些混乱,失去视觉中心。京剧中很多作功都以动作定格为结束,颇像电影里面的freezing frame. 第二场文昭关。演伍员的演员声音高亢悲壮,壮志未酬,英雄末路的感觉表现的很强烈。舞台设计中,简单的帘幕隔开on-stage和off-stage两个空间,颇有极简主义味道。而一夜白须的设计也很有意思。我一直觉得京剧这种非常虚拟抽象的表演,是很难让观众感同身受的,但当伍员唱“轮明月照窗前, 愁人心中似箭穿”一段时,还是让人觉得被带入了角色,同感同受,这是昨天最让人惊喜的发现。 剧中有个细节:当皇甫讷上场时,舞台上有两个椅子,皇甫讷和伍子胥互相请了,坐下;书童搬来另外一个椅子给东皋公落座。而此时,两个客人正在谈话。书童的出现颇让人觉得分心。不知是舞台调度的错误还是老师傅一直就是这么教的。 第三场霸王别姬。第一次看全本的。戏剧本身文学性和审美性都很高,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空间。很多细节刻画都十分传神达意。霸王两次饮酒,动作设计很不一样,第一次烦闷,以酒浇愁;第二次颇有穷途末路的绝望。背景里的楚歌,很有古风,非常悲远苍凉,能够让听者动容。虞姬听到楚歌时,打更者的出现和讨论似乎冲淡了整个悲剧氛围。虞姬舞剑一段非常优美。美丽的女子,踏着月色,把无可奈何的悲凉舞到剑里。虞姬唱“大王意气尽,贱妾何聊生”的时候,我竟也有些恍惚了! 虞姬自刎时,侍女出场搀扶,比较不能让人认同。个人感觉在舞台上只留霸王和虞姬会让观众更专注于人物的悲剧性,多余人物的出场打破了霸王的绝望感和孤独感,实属闲杂人等! 这出戏之所以受欢迎,除了艺术上的成就以外,我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它反映了失败男人的普遍心声:希望有一个忠心耿耿的女人不离不弃,宽慰他,劝解他,在他四面楚歌的时候,还说:Sweetie, 你是最棒的。 我愿意为你死。不,我这就为你去死。做男人真可悲!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6

Trending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