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劇在紐約
李玉鳳(转载自世界日报副刊February 03, 2011 )
全球金融中心的紐約,集各色種族,各有所長。不同國家的藝術文化、戲劇、電影或美食,在這裡都可以找到。像是中國食品、中華料理,中文書籍、報刊雜誌隨處可尋,而且物美價廉。華美僑界亦經常舉辦藝文活動,展示中國書法、繪畫、剪紙藝術等等。都是有心人士出錢出力,成立不同性質的文化社團,可見雖然遠居國外,心繫家鄉。為了深耕異國,我們的優良文化需要宣揚和綿延傳承,更期盼得到不同族裔的認同和肯定。
四年前成立的紐約梨園社,每年由大陸禮聘國家一級名角,給紐約華美族帶來難得的「精神饗宴」,慰藉不少思鄉情懷。
小時候,看過廟前的歌仔戲,對於京劇只有在報紙的廣告欄見過演出劇目。三年前,第一次在佩斯大學觀賞梨園社的「鎖麟囊」。那時候不懂劇情,兩眼盯著中、英文字幕,還要快速「掃描」演員的表情、動作。對於劇中的詞曲、唱作,一點概念都沒有。當所有演員出場謝幕,才知道戲已經演完,台下觀眾全體起立鼓掌叫好。
回家的路上,平劇特有的聲調和琴音,縈迴不去,一直在腦海裡盪漾。往後年年的公演,必恭逢其盛。已經觀賞過「三娘教子」、「游龍戲鳳」、還有全本「玉堂春」。每一次觀賞都有進一步的認識和感受,真是回味無窮。
梨園社於2010年12月17、18、19連續三天公演,地點還是佩斯大學。推出的劇目是「扈家莊」、「文昭關」、「霸王別姬」、「路德奇緣」、「四郎探母」。
取材自聖經故事的「路德奇緣」使我印象深刻。原來京戲也可以不用中國的民間故事。而且聖經故事搬上京劇舞台,這樣的意念令人拍案叫絕。「路德奇緣」以婆媳情深為主軸,延伸至夫妻之情、男女之愛,故事生動感人。劇中詞曲優美貼切,銜接緊湊。再者跳脫京劇傳統華麗的服飾,以素淨、簡樸的式樣和色澤。表演者一流的唱腔和身段,並穿插周邊村民的舞蹈,使得觀眾耳目一新。台上操控弦樂的琴師,他們渾然忘我的神情,可以看出琴藝精湛純熟,與演唱者彼此默契緊密,搭配得宜,才有如此圓滿的演出。
我們衷心感謝所有為藝術傳承默默付出的有心人士。
↧